最近网上有个热点话题:一些网友声称,大清要是放在秦朝时代,会把秦军虐成渣。真的会如此吗?
这个问题本身挺无厘头的,但本着严肃的历史研究精神,咱们来认真分析分析:
一、双方对比的前提设定
拿相差近两千年的军队相比,属于无稽之谈。但为了将不合理变为合理,我们设定几个前提:
(一)选择两支军队的巅峰时期相比
秦军从商鞅变法后,直至统一全国前,都可以称为巅峰状态。
清军的巅峰状态应该是在萨尔浒之战至统一全国后。
(二)假设双方的武器装备、技术在同一水平
既然网友说把大清放在秦朝时代,那么双方的武器及技术就以秦朝的水平作为标准。比如清军没有马镫、没有火枪、更没有大炮,只有中原诸侯国所装备的同等武器。
(三)假设两军后勤、人数同等水平
战争说到底是国力的比拼,但如果这样,那就不存在比较的必要了:比较生产力相差近2000年的政权,就相当于拿你婴儿期与成年期的体力对比。
因此,我们假设两支军队的后勤补给完全相同、人数一样多,双方就在一个既有平原,也有河流、山川、城堡的战场上展开对阵。
二、决定两军战斗力的基本要素对比
真正的战争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,在我们设定了上面的前提后,两军对阵,决定胜负的就只看这几个因素:军队体制、指挥官的指挥能力、军人的战斗意志、军人的战斗水平。我们逐条来大致对比:
(一)军队体制
1、秦军
秦军可以单挑六国,并不意味着秦国军人杀人成性、生性好斗,也不意味着东方六国士兵懦弱胆小(要知道,秦国可是禁止民间私下斗殴的,而东方六国这种事可就屡见不鲜了,比如陪同荆轲刺秦的秦舞阳,当街杀人反而成为了名人)。
秦军的实力碾压,根本来源于体制优势。商鞅变法,不仅提升了秦国国力,更令秦军变成了一只战争怪兽。
在秦国,荣华富贵的获得,只有两个渠道:农业和战争(简称农战)。
为了驱使百姓乐于从事农战,公孙鞅根据人性中趋利避害的特点,奖惩并举。采取重罚措施,使逃避农战的痛苦远远超过务农和打仗本身;堵塞其他所有渠道的晋升及致富之路,提高工商业税率、提高粮食价格、对权贵按照家中佣人/食客的数量从重收取赋税。同时,把粮食生产、临阵杀敌的结果与爵位的提升直接挂钩,保证将农业生产、市场贸易的所有好处都给百姓,打仗获得的所有好处都给一线战士和将领。
作战的士兵也五人编为一组,实行连坐制,一人逃跑,另外四人受罚,除非能获得敌人首级一枚(四人获得一个就行)。
每五人的首领叫做屯长,每百人设一将。屯长和将在一场战争中得不到敌人首级,自己就将会被斩首。获取33颗以上,则可以升官。
再往上的各级将、尉都可领取一定额度的俸禄,但也承担相应责任。位置越高、责任压力越大。
一场攻城战,必须获得敌人首级8000颗以上才算合格;野战要达到2000颗。达到标准,全部有爵位的军人都可以官升一级。
凡是能够获得敌人小军官及以上人员首级一颗的,爵位增长一级、赐给田地一顷、增加宅地九亩、赐给侍从官一名,还可以当军队和地方官员。
战斗结束后,为了避免滥杀百姓或者战友冒领军功,所有斩获的首级都将被公示核实3天,没有疑问才落实奖励。奖励也必须在3天内完成,否则将追究相应官员的责任。
2、清军
清军的体制较为简单,我们都知道,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时就成立了八旗军,并一直依靠这一体制南征北战。八旗军从本质上比较原始,是以传统部落为基础,成立的军政合一、兵民合一、世代为兵的体制。
清军的管理,更多的是靠家族的凝聚力,家长制作风色彩浓厚。
可见,虽然相差近2000年,秦军的体制显然更职业,更有体系、有组织,更加接近近代军队。清军的体制,更像秦军同时期的匈奴人。
(二)指挥官临阵指挥能力
军官的指挥能力,由三个方面决定:接受的专业教育、战斗经验、跟对手作战中学习总结的能力。
1、专业教育
战国时期,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军官理论教育的时期,没有之一。其后200多年间中国的军事理论、实践案例,基本都源自这一年代。
清军的专业作战知识,鉴于他们的文化水平,应该有两个来源:部分有文化的精英学习汉人传统兵书,其他军官的理论知识则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中学习。
这一点,秦军略胜。
2、战斗经验
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全国,近150年的时间里,秦军几乎每年都在都在打仗,每年都在积累经验。
清军的主要敌人是前期跟随东北李家前往朝鲜对日本作战,接下来先后对阵女真其他部落、明军、朝鲜军、李自成起义军等。战斗经验也不可小觑。
考虑到持续积累性,这一点秦军略占优势。
3、对手的水平
秦军的对手--六国并不是善茬,初期的魏、齐、楚,后期的赵,在军事方面都不是泛泛之辈。魏之武卒、齐之技击、赵国的胡服骑射,都是战斗指数彪悍的精锐职业军人。
清军则是生在了好时期:明军指挥体系混乱,兵不识将、将不识兵,朝廷文官统领大军,高水平的职业军官则没机会完全指挥军队。军队腐败,贪污成风,军人士气全无;李自成的起义军在占领京城后则变成了乌合之众;朝鲜军那就更不用提了。
战胜更强的对手,是体现军队指挥官水平的最好证据。这一点,秦军完胜。
(三)军人战斗意志
1、秦军
史书记载,秦国民众平时所唱的歌谣,都是关于打仗的;在听说马上要打仗时,全部人欣喜若狂、互相庆贺;在战场上,所有军人的唯一目标是打赢仗,并砍下敌人的脑袋,即使知道自己会战死,也毫不后退。因为他们很有信心,就算自己死了,自己的杀敌功劳一定会算在家人的身上;如果敢后退,身边的战友首先不会给自己机会,就算运气好成功逃跑了,那更惨,直接宣判了自己全家老小的死刑。
我们现在看的战争片里,主人公上战场时,家人会依依不舍的送他离开,并会饱含热泪/嚎啕大哭着说:“照顾好自己,一定要活着回来啊。”
而秦国人送自己的亲人上战场时,则几乎是欢天喜地的赶他走,并且再三交待:“上了战场给咱拼命,要是打不赢的话,你就别回来了。”
所以,各位亲,脑补一下,在冷兵器时代,在战场上面对这样的秦军,你会是什么感觉……
2、清军
清军的战斗意志也相当强悍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:
第一,当初努尔哈赤撕破脸,正式脱离明朝,建立后金。为了师出有名,他发布了著名的“七大恨”,在头脑相对淳朴的女真族中成功制造了舆论基础,煽动了后金人对明朝的持续仇恨,这是清军战斗力的思想基础。
第二,往往生存坏境恶劣的地方,人民出于对有限资源的渴求,就更加好斗。女真人地处寒冷的边远地区,以打猎为生,对于中原繁华生活的向往,则成了提高他们战斗欲望的兴奋剂。
第三,氏族化的组织,在战场上身边的战友几乎都是亲人朋友,为亲人而战,战斗意志不能以常理估算。
综合以上,双方战斗意志基本持平。
(四)军人的战斗水平
这一点比较难比较,鉴于二者的军人都是农战合一的身份,同样常年作战,姑且算他们作战素质相差无几。其中,秦军主体是农民出身,在攻守城的土木作业上更胜一筹;清军在野外机动作战技能上更占优势。
结论
综合以上,我认为清军面对秦军,不仅难以把对方虐成渣,被虐的几率反而更大。毕竟秦军虎狼之师,不是腐朽透顶、士气全无的明军所能比拟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公司配资炒股_股票配资炒股公司_正规股票配资炒股平台观点